2021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北京成為全國五個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城市之一。對北京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巨大機遇,也是高標準落實國家戰略布局的重大責任。
什么樣的城市才算得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北京如何高質量地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深化理論探討,更需開展實踐探索,需要各行各業同心勠力,集思廣益,添磚加瓦。以人員有計劃集聚為重要特征的會展業,如何在推動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呢?我認為以下五點非常重要:
第一,通過舉辦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博覽會或者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論壇等活動,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模式指導和解決方案。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國家明確提出了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務。然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沒有成熟的范例?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要采取哪些舉措?如何借鑒已有經驗少走彎路?
通過舉辦與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相關的會展活動,引進一些活生生的案例,是回答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借助這樣的活動,可以邀請已經比較成熟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參展參會,把他們走過的路程、積累的經驗、遇到的困難以及未來的展望等展示出來,講述出來。通過這樣的交流平臺,不僅有助于深化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理論探討,也有助于我國站在更高層面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形象和新模式。
第二,通過舉辦國際消費潮流博覽會等活動,拓展北京居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視野。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北京全市常住人口為2189.3萬人。北京的人均收入居全國前列,消費潛力巨大,這是將北京劃歸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背景。然而,國際消費的最新趨向是什么?如何適應全球消費的潮流?如何進行健康有益的消費?如何進行綠色可持續的消費?如何進行有品質、有創意、有情調的消費?顯然,“會消費”已成為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環節。為了促進消費理念、消費行為、消費內容的轉型升級,會展業可以通過創辦消費方式博覽會、消費潮流博覽會等多種方式,傳播全球好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為提升北京市的消費品質、挖掘北京市的消費潛力提供借鑒。
第三,通過舉辦消費類會展活動,為消費品和消費型服務提供貿易平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除了自身需要具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外,還應成為消費品和消費型服務的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為此,需要通過舉辦多種類型的消費類展會,為消費品和消費型服務構建系列化的消費促進平臺。從目前的發展現狀看,北京已經依托交通、產業、消費等方面的優勢,在汽車、婚慶、服裝、家居、旅游等眾多領域培育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的消費類品牌展會,備受關注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立足于建設國際化、綜合型服務貿易高端平臺的同時,能夠在促進全國乃至全球的服務消費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第四,通過策劃多種類型的國際活動,為吸引國際消費者創造條件。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不能只是依賴本市、本國公民的消費,還要吸引更多的國際消費者。任何類型的會展活動,共同特征就是能夠吸引較大規模的人員集聚。特別是國際賽事、國際會議、國際展覽等重大活動,已經成為吸引國際消費者的重要途徑。而且,相對于普通的國際游客而言,大型國際會展活動的參與者在目的地逗留時間更長、支付能力更高、重復到訪幾率更大、受季節影響更小。北京具有舉辦及承接重大國際會議、體育賽事、國際演出等方面的豐富經驗,需要在以往成功的基礎上,引進、創辦更多大型國際活動,并依托這些活動吸引更多國際消費者,進一步提升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輻射力。
第五,充分挖掘北京歷史文化及特色物產資源,通過策劃創辦大型節慶活動、演藝活動等,打造融旅游觀光、餐飲住宿、消遣娛樂、文化交流等于一體的綜合消費示范點,為消費繪就更多“北京特色”。相對于大多城市而言,北京的不僅本土的文化資源豐富,而且集聚了全國各地的文藝資源,除此之外,北京郊區各縣區擁有地理標志性的平谷桃、昌平草莓、大興西瓜等眾多物產資源,已通過舉辦世界草莓大會、北京西瓜節等品牌會展、節慶活動,提升了國際知名度和消費吸引力。這樣的節慶活動、特色廟會、文化演出等,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本地消費潛能,而且能夠為國內外來京游客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特別是讓國際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總之,會展活動就像一個杠桿,雖然從業者獲取的經濟收入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據微不足道的份額,但其對社會經濟、文化藝術、體育等方面的撬動效應不可小覷。歷史上,廣交會成交額占全國當年進出口總額的比例曾高達20%以上,為期184天的2010上海世博會吸引了海內外7000萬人次游客前來參觀。所以,高度重視會展業發展,充分挖掘會展業的“外溢效應”,對促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劉大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院長